为增长寻找新动力,服务经济将唱主角
上海的转型有如水到渠成,顺理成章。
上海大规模的经济转型有两次,一次是15年前,这是第二次。第一次转型的目标是为了产业升级,由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,转而成为IT、汽车、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;而这一次的转型,则是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。应该说,这一次转型比上一次转型跨度更大,也更加深刻。
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,长期以来,上海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,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。尽管上海曾经提出过“三二一”的产业结构思路,但由于种种原因,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如愿形成,上海物流 一直保持着二、三产业轮动发展的格局,到2008年底,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处于前列。
一场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,让上海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服务业的重要性。 11月4日,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批准,将在上海浦东启动建设。有人预言,它将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,形成超过千亿元的新的增加值; 10月30日,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式挂牌。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为核心,这一商务区将成为上海一个新的增长极。
上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大幕已经开启。
“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,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服务业,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。”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解释,“这里所说的服务业,特别指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新兴服务业,而不只是一般的服务业。”
2008年,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为53.7%,而今年预计占到57%。这一比例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,相对较高,但与国际同类城市相比,却相对较低。以香港为例,香港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90%以上。 货物运输 以此作为参照,上海第三产业的成长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,“只要布局合理,第三产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上海新的增长动力。”
围绕“四个中心”建设,推进现代服务业
按照既定的发展路径,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围绕经济、金融、航运、贸易“四个中心”建设逐步展开。“把上海建设成为‘四个中心’,这是党中央给上海的定位,现在看来,这四个中心中,金融、航运、贸易三个中心本身就是高端服务业。”有专家说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不久前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谈到,上海正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。在上海市委近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,俞正声再次强调:对上海而言,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没有出路。市长韩正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,也清晰地描述了上海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与目标: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。
上海大规模的经济转型有两次,15年前的第一次转型目标是为了产业升级,由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,转为以IT、汽车、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;而这一次转型,则是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,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围绕经济、金融、航运、贸易“四个中心”建设逐步展开。
上海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,是要通过做强做大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,同时要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。将第二产业的发展定位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,极力推动9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,并做大第二产业的产前研发端和产后营销端。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今年预计将达到57%。
数据显示,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,上海经济受到冲击最大、货物运输价格 降幅最深的便是工业。上海的工业产出中,有近1/3是出口。受国外订单下降、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,以及国内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的影响,上海工业总产值连续7个月负增长,成为整体经济下行波动、甚至负增长的直接原因。
在应对危机中,上海一方面努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,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,同时,更加注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。今年1至9月,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4.1%,金融、信息服务、商贸等产业都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,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。
“经历了这一场危机的冲击,我们进一步认识到,特大型城市,资源环境都非常有限,要获得新的增长,必须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。”韩正说。市委书记俞正声更是一语中的: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、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指标,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,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,坚定不移地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,才能加快实现“四个率先”,加快建设“四个中心”。
|